作者:石安浅
它是2022年最受期待的恐怖片。
前期宣发的“真实事件改编”,“最惊悚、最恐怖”等标签,可以说吊足了观众的胃口。
刚上映,豆瓣评分便直冲8.0分。
有人盛赞它是近几年最好的一部华语恐怖片。
就连恐怖游戏巨作《寂静岭》的开发者小岛秀夫,也在推特上表达了对该片的认可与欣赏。

但眨眼间,国内的评论风向逆转,差评如雨点般扑面而来,不少人看完电影后,大骂导演,直呼晦气。
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
《咒》
Incantation
2022年3月18日,由青年导演柯孟融执导的恐怖片《咒》在台湾上映。
由于该片存在大量的怪力乱神元素,大陆方面过审的可能性几乎为零,因此许多内地观众是在电影放映的3个月窗口期结束后,才通过网络上释出的资源看到的电影。
(电影《咒》截影)
电影讲述了女主李若男在六年前触犯了禁忌,身边的人厄运连连,死亡殆尽。
她从精神病院出院后,试图接回女儿“朵朵”,重返正常生活,然而诅咒也随之找上了女儿。
(电影《咒》截影)
6686体育官网最新版为了从恶灵“佛母”的手中挽救女儿,李若男踏上了救赎旅程......
就在主线剧情缓步推进时,李若男等人六年前惹怒“佛母”的往事也被穿插进来。
(电影《咒》截影)
该片采用了碎片化的非线性叙事。早期的剧情可能令不少人感觉拖沓无聊,许多人刚开始时看的时候一头雾水,直接就被劝退了。
但随着剧情的推进,回忆与现实慢慢地交叉并联,悬念层层递进,探索诅咒源头的好奇心越来越大。
而最终BOSS“佛母”的真实面目也直到电影最后才被揭穿。
导演为了让观众更好的代入到事件中,采用了伪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。
(电影《咒》截影)
借着片中女主李若男要拍“新生活纪录”的由头,全片大部分主观镜头都是手持摄影完成,未经修饰的构图,不均匀的采光,搭配上晃动感,营造出一种强烈的纪实氛围。
而客观镜头则是以防盗摄像头,车载摄像头的面目出现,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窥视感。
(电影《咒》截影)
观众所看到的一切,仿佛就是现实中某个人中邪的VLOG纪录。
这样真假难辨的手法,源自于美国的经典恐怖片《女巫布莱尔》。
故事讲述了几个失踪的学生在拍摄一部女巫纪录片时失踪,而在他们遗留的DV中纪录着事件的全过程。
(电影《女巫布莱恩》海报和剧照)
当时许多不明真相的观众居然真的把电影情节当成了真人真事,这样一部成本区区6万美元的B级片,最后却在全球挣到了2.4亿美元的票房,让制作者赚的盆满钵满。
(电影《昆池岩》海报和剧照)
后世许多电影人在拍摄恐怖片时,为了追求纪实感,也会采用这种拍摄形式。
像是前几年热门的韩国电影《昆池岩》便是这样的路数,只不过将DV摄影,换成了网红直播跟拍。
这样的纪实感,也是《咒》令不少观众怒喷“晦气”的一大原因。
(电影《咒》截影)
片尾,女主若男在身上写满符文,试图完成当年那场未完成的献祭仪式时,
对着镜头坦白,先前她一直教大家念的咒语“火佛修一,心萨呒哞”,其实并不是祈福词,而是表示念咒人愿意分担诅咒的话术。
(电影《咒》截影)
而她说完后,用红布蒙上了自己的眼睛,把诅咒源头的“佛母”的脸怼在了屏幕另一边的观众脸上。
就是这一段,直接引发了众怒,7月9日,“咒 晦气”的词条直接被骂上了热搜。
许多人喷导演的恶趣味,说他夹带私货,给观众下降头,甚至有的人开始担心自己被诅咒了。
在铺天盖地的恶评中,《咒》的豆瓣评分也从开播的8.0降到了现在的6.9。
导演柯孟融随后回应,片中的一切宗教、咒语都是自己编的,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,片中的图腾、佛像、图画等都是艺术设计的,因此大家不必担心看完片子被“祝福”。
笔者最初看到散播诅咒的那一幕时,也是直接懵了,瞬间有一种被人发了“幸运信”的感觉,后劲确实很大。
但仔细想想,这些观众恶评的背后,代表的不正是他们对未知事物的那种莫名恐惧吗?
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”的心理,令不少人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剧中建构的世界观和宗教符号。
(电影《咒》剧照)
尽管,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电影中的鬼神是假的,但头脑中的无意识又在时刻提醒着我们,对它们要有敬畏之心
这不是恰恰说明,这部电影真正唤醒了观众内心深处沉寂已久的恐惧吗?
导演柯孟融也是很轻松地看待这些恶评表示,将这看作是对他们创作工作的一种肯定,“这说明我们的美术团队真的很厉害!”
(电影《咒》剧照)
客观的来说,《咒》这部电影是一部完成度相当高的作品,由于近几年豆瓣评分的“通货膨胀”情况非常严重,导致跟风打分的现象一直存在。
因此,笔者并不认为,目前的豆瓣6.9分能代表这部电影的真实水平。
(电影《咒》剧照)
最后也忍不住吐槽一下,现在恐怖片的创作者真的是越来越难了,拍的不真实,会被喷假,拍的真实了,又会被喷吓人。
去除掉官方层面过审原因,内地恐怖片创作土壤贫瘠的另一大原因,可能是出在我们这些观众身上。
还是希望,大家能多给创作者一点包容和理解,为华语恐怖片留下几颗成长的种子。
发表评论